image.jpg  

在有些歐美國家,高中生畢業後不會馬上升學

反而先給自己1-2年時間稱作「GAP YEAR」 ,去探索世界、了解自己、挖掘自我

MELISSA所生的這個世代,同儕們間很多也是嘗試到澳洲WORKING HOLIDAY

想體驗國外生活、想學英文、想存人生第一桶金

這裡不論出發點如何,每個人也確實得到不同收穫

MELISSA把自己在芬蘭交換學生的這半年當成自己的GAP YEAR ,旅歐洲10國

寫下自己對芬蘭還有其他國家的深刻體驗..........              

 

1.「在芬蘭,修補不如換新」

image.jpg

 (圖:芬蘭市集)

有人說,早期的社會離婚率低,因為在他們的那個年代,東西壞了就修理

感情也是,出現裂逢就慢慢修補。

但在芬蘭,人力卻是相當昂貴

壞掉的東西花時間與金錢維修絕對不如直接買一個新的

我們經歷過一次相機鏡頭壞掉,走遍城市中的相機行

最後決定由朋友們從台灣買新的送來芬蘭

「在芬蘭,他們尊重各種人的專業」

或許也是思維的不同,這樣的芬蘭離婚率卻也相對很高

但這之間的關係又真的那麼絕對嗎?

  

2.「赫爾辛基機場還滿好睡的」

IMG_6192.JPG

 (圖:芬蘭赫爾辛基萬塔機場)

好像身為一個背包客(但我其時也不是耶)總要睡過機場

某一次從瑞士旅行回芬蘭,因為班機時間抵達赫爾辛基也晚了就在機場睡個一晚

赫爾辛基機場雖然不大,但是應有盡有,指標指示都很清楚

也有很多座位區、很大的軟墊很好睡

可能也是在治安這麼好的北歐國家,心裡滿放心的

不傀被評選為世界第8名的機場

Best Airports for Overall Experience 2016:http://www.sleepinginairports.net/2016/best-airports.htm

 

 3.「年輕,我體驗過青年旅館」

R0033231.JPG

 (圖:蘇黎世青年旅館)

人生也沒多少次機會能睡HOSTEL

等你賺的錢越多、假期越少,出國旅行就只是上班族期待已久的放鬆之旅

一定是好好度假,怎麼還有可能擠HOSTEL呢

我在佛斯峽灣旅遊淡季時和朋友體驗過兩個人占了六張床的大房間,完全是賺到了

也在斯德哥爾摩中央車站附近擠過環境複雜的狹小兩人房,完全不敢離開房間,

因為打開門就是十幾二十個男男女女睡的「大房間」,每個人只有那張小小床的個人空間

也在法蘭克福遇上晚上突然有男人跑進來的六人女房

在蘇黎世的HOSTEL特意被安排大陸人跟我們同房(可能覺得我們一家親可以溝通XDD)

在柏林的HOSTEL因為和愚婦團們聊天歡笑太大聲幾次被隔壁房男子敲門抗議

比較起來,我在赫爾辛基住的HOSTEL真是正常太多了

 

4.「可以逃出來的,都是中產階級,那些真正逃不出來的,只能繼續守在敘利亞」

R0021875.JPG

 (圖:瑞典斯德哥爾摩中央車站)

在斯德哥爾摩中央車站我以為那是我跟中東難民最近距離的接觸

車站有歡迎難民的牌子與各種專業人員(醫師、護理師、社工、藥師)接納納民

每天,他們不斷刷新進入到瑞典的難民人數

瑞典是個福利大國,多元包容的社會氛圍我走在斯德哥爾摩街頭就能感受到

與挪威、芬蘭相比,瑞典街頭很多不同種族的人民,他們自在自信的走著。

----------------------------------------------------

在奧地利薩爾斯堡,過了午夜12點難民湧入中央車站

頓時間警察開始加強巡邏,對車站內突如其來的大型垃圾變得相當驚恐斥喝著

我感受到坐我旁邊的難民冷到全身發抖、疲憊、身上不時散發出久未沐浴的味道

我腦袋裡想著他們如何從家鄉一步一步來到這裡,只為了有更好的生活,能逃出來的還是稍有能力的。

跨年夜在蘇黎士、德國爆發幾起的性侵案

我不確定歐洲各國是否還像當初那般敞開大門迎接難民。

 

5.「恐攻原來離我們這麼近」

image.jpg

 (圖:赫爾辛基康比較堂)

發生在巴黎的恐怖攻擊

打亂了我原有的巴黎旅行以及倫敦跨年行程

這些BAD GUYS一起影響數人並對許多家庭造成傷害

身在地球村的今天,我們已經完全無法置身事外了

 

6.「南歐人的熱情與多情?」

image.jpg

 (圖:赫爾辛基西貝流士公園)

不管課堂上或旅行中的相處

我遇上的南歐人都很熱心、也會主動關心身邊的人,覺得很有人情味

某種程度上來講跟台灣人有點像?

就連在浪漫的美景湖畔也遇上主動搭訕的義大利人

他們可以很直接的誇獎你、讚美你、跟你告白、很主動的邀約你

但在我拒絕與他同遊後馬上FB就被UN-FRIEND了啦

 

7.「一斯不苟的德國精神」

R0033508.JPG

 (圖:德國蒂蒂湖咕咕鐘)

德國工藝世界第一

如果實際與幾個德國人相處就能明白為什麼了

恰好我的兩個室友都是德國人

我們相識的頭幾天要一起檢視我們公寓的各項設備是否安好

兩位德國朋友精細到我不得不佩服這種精神

公寓裡的每一個插座他們都拿吹風機插電試吹

每一道門牆、地板上的裂縫、刮損、麋損都一一記錄下來位置與大小深處

繞了一圈下來,雖然我們一致覺得累但卻很紮實的檢視完公寓環境

不免讓我反思,我原自以為海派的精神,其實正是對事物的不細膩

或許就是這樣的德國精神,才讓德國各種工藝都是數一數二的有名

我們何時也能以MADE IN TAIWAN為榮呢?

 

8.「我遇上了那種態度,但這讓我告訴自己不要歧視別人」

IMG_1870.JPG

 (圖:丹麥赫爾辛格)

(前提:在這半年我遇上非常多好人,唯獨這次經驗)

在丹麥小城市旅行,天氣很冷外頭還下著雨

我趕到車站內的超商取暖並買個麵包果腹

店員不太友善的示意要我講丹麥文他才幫我夾麵包

後來可能看到我認真的態度,拼拼湊湊擠出一點字彙,他後來變了,神情反而有點不好意思

這個小插曲其實沒有讓我心裡太難過,因為我知道他下次應該不會再這樣對待別人了

但我也再想我們總嚷嚷著希望平等不被歐美白人歧視

但卻有多少人反而去歧視自以為比我們文化還弱勢的東南亞國家的民眾,甚至跟我們同文同種的大陸人?

好像總有兩套標準在檢視種族歧視這個議題

 

9.「在國家認同上,我覺得被吃豆腐了」

(圖:INTERNATIONAL DAY 為外國朋友們介紹台灣特色)

還記得跨年夜與在HOSTEL剛認識的大陸人一起參加蘇黎世的COUNT DOWN PARTY

聊聊台灣、北京、上海,撇開國家認同的敏感議題

我與大部分的大陸人都能相談甚歡。

結束行程後搭路面電車回HOSTEL 遇到一對瑞士夫妻和我們聊天,問我們從哪來

我跟朋友回答:「TAIWAN」

大陸朋友接著回答:「BEIJING」

??不是應該是CHINA嗎,我盡量掩飾自己的傻眼

在芬蘭時候也很常被歐洲朋友詢問TAIWAN與MANLAND CHINA的關係到底怎樣

當我一個人飛行時,遇上隔壁座位的人問我一句" Are you Chinese?" 

簡單的一句話,但我腦袋卻浮現了各種假設..........

chinese是中國人、華人、享有中華文化的人、中國大陸人、中華民國人,那有沒有包含台灣人??

 這樣的國家認同議題是到國外之後不得不逼你去面對的 

 

 10.這段段交換學生的時間讓我對金錢有了不一樣的感覺

過去覺得到了歐洲不帶些精品回去總覺可惜

但在這段期間每次逛逛之後就想

買了這個包的錢可以再去一趟德國玩五天,或是俄羅斯五天耶

讓我對精品無感

不靠外在華麗的堆砌 反而更喜歡生命旅程中的各種體驗

這些想法也帶回到現在的自己 除了實用與需要 已經完全不被品牌迷思所牽引

比起帶了比我體重還重的行李紀念品們回家

這些收穫若不是親身體驗過真得很難擁有

有想到再慢慢補充!!!!!

arrow
arrow

    比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